郑州的特大暴雨和内涝我们就不赘述了,满朋友圈都是郑州挺住、河南挺住。天性乐观坚韧的河南人当然是能够挺住的,诞生了老子庄子、孕育了中原文明的河lan人,什么场面没见过?郑州的累积平均降水量高达449毫米,一天下了泼了105个西湖的水下来,是德国科隆历史级暴雨的3倍,这种级别的天灾不是人力所能够完全抵御。
然而,10万人转移避险、12人死亡、河南的铁路、公路及民航交通受到严重影响、30多座水库遭遇险情、企业和居民财产遭受巨大损失,这代价太大了。有两点,已经到了必须深刻反思甚至不得不改的时候了。虽然预测突发性的强降雨是世界性难题,但河南的有关部门提前做了预警的,早在7月20日,郑州市气象台就发布了暴雨红色预警,并明确提出了防御措施:
然而我们看看困在公交、地铁里,那些水淹到胸口的,熙熙攘攘的打工人们,就知道没什么人把这个预警函当回事。现在的市一级还有气象部门,在区县的防汛抗旱和防灾减灾,基本都是应急管理局在负责,这个以安监局为主体、刚设立时间没几年的部门,很多同学都甚至都不知道是干吗的,当然也不是一个强力部门。部门不强力、在内部代表着经费可能不足、人员可能不够,在外部代表重视度有限,大家会把通知当个“善意的提醒”。
全社会都缺乏应急管理的思维,更遑论教育和应对措施。郑州应急提醒专门发短信提醒车主出行要注意携带应急器材,然而啥是应急器材?困在马路上怎么用?后备箱放个救生衣是不是开玩笑?折叠式橡皮艇究竟怎么用?
如何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,学起来花不了什么钱,学会了更不费什么精力,但是大家宁肯在闲暇时间吃会吴亦凡的瓜,也懒得看看窗外已成瓢泼之势的大雨。外卖照样接单、白领继续加班、商场继续开业,舞照跑马照跳,没人想着早早回家、把车子停的高一点,做好预备突发事件的准备。普通人80%的损失,都是20%的突发事件造成的,多少人车子泡水、手机泡坏,瞬间损失数十个月的工资。
认知不但决定你的财富,而且直接影响你的人生。欧阳修说,智勇多困于所溺,祸患常积于忽微。
过去长期以来,追求效率、追求绩效、追求超额回报、榨干最后一块铜板的发展模式在全球大行其道,用所谓“成功学大师”陈安之的话说,“假如我不能、我就一定要,假如我一定要,我就一定能”。
索取索取索取、产出产出产出、坪效坪效坪效,上要九天揽月,垄断电商和贷款,下要五洋捉鳖,社区团购大战夫妻老婆店。所有人都被裹在高速行驶的列车上,内卷化挤得喘不过来。明晃晃的996、007,加班成了打工人的福报。劳动者成了效率至上的螺丝钉,创业者变成了资本增值的提线木偶。打工人们在写字楼下,跑拎着早餐跑的气喘吁吁要去按电梯打卡,求得不要扣罚那200块全勤奖,创业者们干到深夜,一门心思的要完成所有目标,癌症、重疾、英年早逝的比比皆是。
极端天气,给员工放一天假,你的公司会死?潜在的风险面前,过分的高估一下,就影响你敲钟的进度?满世界闹哄哄的要大干半导体、快上氮化镓、芯片制造赶英超美,却忘了当年中国人为诺基亚翻译的那句经典宗旨:
最近十几年,年轻人的各种疲惫和内卷,对当年偶像的不屑和讨伐,正预示着,以苏联为代表的那种粗放发展,缺乏人文关怀的理念,已经彻底过时,以美国为代表的那种唯利是图,追求效益至上的模式,也将逐渐摒弃。人,才是一切创造的动力,人与自然的和谐,才是推动一切社会进步的根源。因此,由应急管理部牵头的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在2020年就已展开,里面重要的一项正是“综合减灾能力”,
而越来越多的企业也认识到发展应该是内生的而不是强求的,劳动应该是快乐的而不是被迫的。多发点工资,企业死不了反而收获更大,多重视点一线,兄弟们怎么会亏待老板?
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,发展根基正是仁者爱人。在美式和苏式的发展模式之外,中国正迎来一个人、自然、社会共生发展的时代。
你不知道1945年,中国丢了多大的好处
大禹治水:应急管理与中国的起源
蚂蚁究竟做错了什么
马云的外滩讲话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